军营村资讯

厦门军营村白交祠村脱贫致富之路

2022-01-26 14:28:36 gaoshanying 103

 跨过时间的年轮,高山碧水更加美丽动人。

  1986年4月7日,时任厦门市委常委、副市长的习近平第一次来到同安区军营白交祠访贫问苦,翻开了属于两村的“春天的故事”。

  35年来,高山两村广大群众牢记习近平同志的嘱托,不仅走出了绿色产业脱贫的典型路子,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。

  这些年,百姓富了,两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从200多元跃升到2020年的4.1万元;这些年,村子美了,以往一穷二白的贫困村成了乡村振兴的典范;这些年,意识变了,等靠要的被动“输血”被主动作为的兴旺产业所取代。两村先后获评为全国文明村、全国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、中国最美休闲乡村、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、全国法治示范村、福建省四星级乡村旅游村、福建省生态村、福建省美丽乡村文明建设示范村、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、厦门市文明村等多项荣誉。

  现如今,山峦叠翠、景美人和的高山两村,正成为厦门乃至全省、全国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板。

厦门同安军营村旅游服务中心,军营村团建党建服务中心,军营村高山迎旅游服务平台

白交祠村的樱花步道。 夏海滨 摄

  从脱贫到振兴

  一穷二白的村子变了

  暖春四月,山峦吐翠,军营和白交祠又迎来一个春天。

  旅游动线串起的乡村民宿、樱花观光园、生态茶园移步换景,初心使命馆广场上,村民们用采摘的茶青摆出了“山上戴帽,山下开发”的字样,注解出一副高山春色的图景。

  今年40岁的村民苏银坂还记得,小时候他家的灶台上高高挂着一块切得方方正正的,带着三分猪皮七分肥膘的肉,家人炒菜只能用筷子插住,往锅底轻轻一抹,略微沾点油水。

  彼时的军营白交祠是厦门海拔最高的贫困村,上万亩光秃秃的山地、数百亩稀疏贫瘠的茶园、破败的村庄和村民饭桌上稀得几乎看不见米的粥,一度让人看不到希望。种水稻、种地瓜,如果有时间,再兼顾点山头上的茶园,这就是当时两村村民的全部生计。

  当时间的指针来到2021年4月,山复绿、水复清、设施齐、保障全,村居换新颜——军营白交祠变了,清澈的溪流,古朴的民房,穿梭的旅游大巴,流连的八方游客,徜徉高山,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。

  家乡变美了——两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度假村,房前屋后干净整洁,井井有条,300多栋房屋改造完毕,依山而建的闽南民居,古香古色,别具风味。

  设施全了——两村全部完成道路硬化、庭院美化、路灯亮化、村庄绿化,文化园、卫生所、图书室、健身路径、篮球场一应俱全。特别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投用,更进一步丰富了两村的精神文化世界。

  百姓“看病”不难了——2014年,两村卫生所与市医保系统联网,实现了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,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。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刷卡拿药,方便实惠。

  教育保障更完善了——如今,远离城区近40公里的白交祠教学点的小朋友可以和城里的孩子一起听课、学习、互动,共享优质教育资源。

  新时代美丽乡村的新画卷正在高山两村徐徐铺展……

厦门同安军营村旅游服务中心,军营村团建党建服务中心,军营村高山迎旅游服务平台

山峦叠翠、景美人和的高山两村,正成为厦门乃至全省、全国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板。图为军营村。(陈嘉新 摄)

  从输血到造血

  高山百姓的意识变了

  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,“90后”青年杨梅香在高山上新开的民宿几乎满房。

  “这是乡村振兴带来的红利!”杨梅香兴奋地说,作为土生土长的白交祠人,她很早便和父母离开高山到市区上学、生活。再回家乡时,这里已是阡陌交通、整洁干净,昔日贫穷的村落里开起了民宿、咖啡馆,游客和党校学员络绎不绝。

  往昔窘迫的高山两村已改变了容颜,村里锚定“乡村旅游”和“绿色生态”两个主调,正在实现快速发展:从35年前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,到2020年村集体年收入达70万元左右,高山两村已经走出了政府部门资金扶持“输血”脱贫的初级阶段,转而依靠绿色产业和乡村旅游的内生动力,具备了“造血”功能。

  恒利茶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。其出产的铁观音,超过七成销往日本等海外国家。得益于土壤、品种的先天优势,再加上高海拔的气候、温差等后天优势,高山两村出产的浓香型铁观音成为高山茶里的“拳头产品”。

  “高山曾是我们脱贫致富的障碍,而如今高山是我们发展的‘靠山’。我们现在一年的交易额可以做到5800万元。”恒利茶厂负责人高树足告诉记者,两村的高山铁观音在闽南地区深受茶客喜爱,“我们不但原茶来自高山两村,制茶工人也是两村村民。”

  家住九龙溪畔的军营村村民高水银自2015年7月在村里率先开起了农家乐,之后又办起了民宿。借着乡村旅游市场火爆的有利契机,他的民宿和农家乐生意每年营收可达数十万元。苏银坂在家门口开起了农村淘宝店,成为军营村茶叶、地瓜、蜂蜜等农特产品的展销平台,每每旅游大巴进村的时候,他的小店总是门庭若市,“一年盈利七八万元是很轻松的事”。

  村子好了,受益的不仅仅是村民,还吸引了走出大山的青年。2020年,青年高志云回到军营村,开了一家名为“军营86号”的高端民宿。一年不到的时间,他就认定自己这次创业的选择对了,“家乡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每天络绎不绝的游客,给了我更多的信心。”

  军营村、白交祠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,成为其发展乡村旅游和绿色生态产业的最厚实家底,更吸引了有为青年返乡创业。但如果把时间向前推移几年,杨梅香、高水银、苏银坂、高志云们可能很难做出这样的决定。在以往,因为离集镇偏远,产业薄弱,高山两村“存在感”不足,投资几十万元、上百万元做生意,根本想都不敢想。

  而变化正是来自思想意识。“等别人来送钱一辈子富不了。”作为军营村的老书记,高求来对村子和村民的思想意识变化再熟悉不过,而总书记当年上高山调研,为高山两村注入的正是思想“脱贫”的动力。

  当前,除了茶产业外,高山两村还分别引进了农业龙头企业百利种苗、同安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、草帽家庭农场,进一步开发休闲观光农业,丰富乡村旅游资源,提升两村旅游服务接待能力和水平,转移两村富余劳动力,带动村民转产增收。

  从输入到输出

  乡村振兴的引擎多了

  “太阳起来红支支,姑娘采茶四月天,茶乡来了总书记,乡亲日子节节甜……”

  3月18日下午,在莲花褒歌嘹亮动听的歌声里,福建省委党校、福建行政学院第14期新任厅级干部党内法规培训班的学员来到高山党校,上高山、学党史,重走初心之路。

  实际上,这只是近年来高山党校迎来的数百期培训班中的一个。2016年4月7日,厦门市委党校高山教学点和同安区委党校高山教学点在军营村、白交祠村揭牌成立。高山党校开办后,市、区两级党校在这里举办党校主体班和特色专题班,邀请专家授课,开展体验式教学,让学员深入农村田间地头,重走初心路、重温嘱托,学习总书记访贫问苦、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,持之以恒、滴水穿石的工作作风,精准扶贫、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,“四下基层”“四在一线”的工作方法,让党员干部在对比今昔“看变化”中传承精神、在现场体验“接地气”中感悟作风、在融入百姓“共屋檐”中增进感情,使高山教学点成为效果持久的“补钙”基地。

  利用高山党校的党建特色资源,高山两村正走出精准培训、精准扶贫的多方共赢之路。据悉,“高山党校”创办5年来,助推军营、白交祠两村2020年集体经营性收入分别达到72.9万元和63.76万元,比“高山党校”办学前的2015年增长了160.4%和362.4%;2020年两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1,665元和41,280元,分别比5年前增长215.7%和219.3%。“高山党校”成了带动两村乡村振兴名副其实的新引擎。

  去年,高山党建资源再升级——高山党校“初心使命馆”投用,成为省、市、区三级党校现场教学基地,厦门城市党建学院实训基地,厦门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教育实践基地;入选“厦门市首批红色文化经典线路” “厦门市首批理论宣讲轻骑兵示范点”;并被确定为省委、市委宣传部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基地”。

  山巍巍,水潺潺,茶青青。

  高山两村的“光明顶”景点上,苍松挺立,雄姿英发,犹如在凝视着这片土地上发生的翻天覆地巨变。如今,在村党组织的带领下,这里的乡亲们正迎着新时代的阳光再接再厉,奋楫向前。(厦门日报记者 张珺 卢漳华 朱道衡)

来源:http://xm.wenming.cn/jj/202104/t20210407_7046614.htm


产品
首页
新闻
联系